
1.本發明涉及成型模具技術領域,具體為一種合成橡膠件成型模具。
背景技術:2.合成橡膠,又稱為合成彈性體,是由人工合成的高彈性聚合物,是三大合成材料之一。合成橡膠中有少數品種的性能與天然橡膠相似,大多數與天然橡膠不同,但兩者都是高彈性的高分子材料,一般均需經過硫化和加工之后,才具有實用性和使用價值。
3.在上模具與下模具閉模的時候,膠是事先預熱后的,所以下模在受上模擠壓的時候,會有部分的料在兩個模未閉合完全時候之間的縫隙流出,這樣在會造成在擠壓完成后成品會有一定的邊角料,需要人工后期處理,增加了所需的人力。
4.為此,提出一種合成橡膠件成型模具。
技術實現要素:5.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合成橡膠件成型模具,在產品壓制后對成品的邊角料進行切割,不需要人工后期對其進行去除,節省了大量的人力,加快了加工的速率,提高了該裝置的實用性,以解決上述背景技術中提出的問題。
6.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提供如下技術方案:一種合成橡膠件成型模具,包括外殼,所述外殼的上端內壁兩側的位置均固定連接有電動伸縮桿,兩個所述電動伸縮桿的下端共同固定連接有支撐板,所述支撐板的下端固定連接有上模具,所述外殼的兩側內壁之間下部固定連接有下模具;
7.所述下模具的內部設有切邊機構;
8.所述切邊機構能夠將擠壓材料產生的邊角料進行切除。
9.將需要的材料放到下模具的內部,此時電動伸縮桿開始工作向下移動帶動支撐板向下移動,支撐板帶動上模具向下移動,與下模具閉模,將材料壓出成型,通過切邊機構可以將成品的邊角料進行切除,提搞了加工效率。
10.優選的,所述切邊機構包括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開設于外殼的內部右側靠近前后兩端的位置,所述第一凹槽的內部轉動連接有第一螺紋桿,所述支撐板的右側固定連接有橫板,所述橫板的內部右側與第一螺紋桿的桿壁螺旋傳動,所述第一螺紋桿的桿壁靠近下端的位置固定連接有第一錐齒輪,所述下模具的內部前后兩端靠近上端的位置均開設有第一滑槽,所述第一滑槽的內部轉動連接有第二螺紋桿,所述第二螺紋桿的右側固定連接有第二錐齒輪,所述第二錐齒輪的外側與第一錐齒輪的外側嚙合連接,所述第二螺紋桿的桿壁螺旋傳動有第一滑塊,所述第一滑塊的右側固定連接有第一彈簧,所述第一彈簧的左側固定連接有移動塊,所述移動塊的內部與第二螺紋桿的桿壁滑動連接,所述第一滑槽的下端的開設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的內部固定連接有第二彈簧,所述第二彈簧的上端固定連接有卡塊,所述第二螺紋桿的桿壁位于移動塊的左側滑動連接有支撐塊,兩個所述支撐塊的相對一側之間共同固定連接有切割刀,所述第一螺紋桿的桿壁位于第一錐齒輪
的上端固定連接有轉盤,所述轉盤的表面固定連接有連接繩,所述連接繩的左側與支撐塊的右側固定連接。
11.當支撐板下降的時候帶動橫板向下移動,橫板向下移動時候使第一螺紋桿發生轉動,第一螺紋桿轉動的時候帶動第一錐齒輪,第一錐齒輪轉動帶動第二錐齒輪轉動,第二錐齒輪轉動帶動第二螺紋桿轉動,第二螺紋桿轉動使第一滑塊向左側移動,并擠壓第一彈簧,第一彈簧推動移動塊向左側移動,此時第一彈簧進行蓄能,移動塊推動支撐塊,第一彈簧持續的蓄能,當第一彈簧被壓縮到一定的位置的時候,此時卡塊被支撐塊壓縮進第二凹槽的內部并擠壓第二彈簧,當支撐塊與卡塊錯位的時候,此時支撐塊被彈射出去,此時的移動塊被卡塊卡住,不會彈出去,支撐塊帶動切割刀向左側移動,將邊角料進行切除,切除完后,此時支撐板帶動橫板向上移動,此時第一螺紋桿反向轉,第一螺紋桿轉動帶動轉盤轉動,轉盤轉動的時候連接繩進行向右側收縮,連接繩帶動支撐塊向右側移動,支撐塊帶動切割刀向右側復位,第一錐齒輪反轉使第二螺紋桿反轉,使第一滑塊進行復位,等待下次工作。
12.優選的,所述第二螺紋桿的右側開設螺紋左側為光滑設計。
13.保證支撐塊在向左側滑動的時候阻力很小。
14.優選的,所述第一螺紋桿的下端轉動連接有第一單向軸承,所述第一單向軸承的內部轉動連接有轉桿,所述轉桿的桿壁中心處固定連接有雙轉輪,所述雙轉輪的內部外邊緣轉動連接有推送桿,所述外殼的下端內表面固定連接有第一氣筒,所述第一氣筒的內部滑動連接有單向閥,所述單向閥的右側與推送桿的左側固定連接,所述第一氣筒的上端靠近左側的位置固定連接有氣管,所述氣管的上端與下模具的下端固定連接,所述下模具的內部下端開設有第一空腔,所述下模具的內表面均勻滑動連接有頂塊,所述頂塊的兩側均開設有通氣槽。
15.當橫板在下移的時候,帶動第一螺紋桿轉動,此時第一單向軸承處于活動狀態,當橫板上移的時候帶動第一螺紋桿反轉的時候,此時第一單向軸承處于鎖死狀態,使轉桿轉動,轉桿轉動帶動雙轉輪轉動,雙轉輪轉動帶動推送桿進行左右移動,推送桿在左右移動的時候帶動單向閥左右移動,這樣將氣體通過氣管壓進第一空腔的內部,此時氣體推動頂塊向上運動,同時氣體在通過通氣槽出氣,這樣可以對產品下面的氣壓進行增大。
16.優選的,所述外殼的下端內表面靠近右側的位置固定連接有限位板,所述推送桿的桿壁與限位板的內部滑動連接。
17.避免推送桿晃動的幅度過大造成損壞。
18.優選的,所述下模具的內部位于第一滑槽的左側開設有斜通孔,所述外殼的左側下部固定連接承接盒。
19.通過斜通孔將廢料進入承接盒的內部,對廢料進行收集。
20.優選的,所述第一螺紋桿的螺紋數比第二螺紋桿的螺紋數少。
21.這樣可以使第二螺紋桿轉動的速度很快,避免于上模具上下移動的時候有干擾。
22.優選的,所述移動塊的下端與第一滑槽的下端貼合。
23.這樣可以將移動塊卡住,避免被彈射出去。
24.優選的,所述上模具的內部開設有第二空腔,所述第二空腔的上端轉動連接有第三螺紋桿,所述外殼的內部上端轉動連接有第二單向軸承,所述第二單向軸承的內部與第三螺紋桿的桿壁螺旋傳動,所述第二空腔的內部下端固定連接有第一凸塊,所述第三螺紋
桿的兩側下部均開設有第二滑槽,所述第二滑槽的內部滑動連接有第二滑塊,所述第二滑塊的上端固定連接有第三彈簧,所述第二滑塊遠離第三螺紋桿的一側固定連接有第二凸塊。
25.當支撐板向下移動帶動第三螺紋桿向下移動,在此說明的是,第二單向軸承的內部開設有與第三螺紋桿相匹配的螺紋;此時第二單向軸承處于活動的狀態,當支撐板向上移動的時候,此時第二單向軸承處于鎖死狀態,此時第三螺紋桿向上移動的時候不發生轉動,第三螺紋桿轉動的時候帶動兩個第二滑槽轉動,兩個第二滑槽轉動帶動兩個第二滑塊轉動,兩個第二滑塊帶動第二凸塊轉動,當第二凸塊與第一凸塊接觸時第二凸塊帶動第二滑塊向上移動,并壓縮第三彈簧,當第一凸塊與第二凸塊錯位的時候,第二凸塊對第二空腔的底部進行敲打;通過對第二空腔底部進行敲打,產生震動,避免在上模具在上移的時候對成品造成損壞。
26.優選的,所述支撐板的上端靠近兩側的位置均固定連接有第二氣筒,所述第二氣筒的內部滑動連接有第一活塞,所述第一活塞的上端固定連接有連接桿,所述連接桿的上端與外殼的上端內表面固定連接,兩個所述第二氣筒的相對一側靠近上端的位置均固定連接有吹管。
27.當支撐板在下降的時候帶動第二氣筒下降,因為連接桿與外殼的上端內表面固定連接,所以帶動第一活塞保持位置不動,在第二氣筒在下降的時候,第一活塞上端的氣壓增大,通過吹管將氣體排出,這樣可以將下模具表面的雜質進行吹除,這樣可以盡可能的保持下模具的上表面的干凈,進一步提高了該裝置的實用性。
28.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
29.1、在產品壓制后對成品的邊角料進行切割,不需要人工后期對其進行去除,節省了大量的人力,加快了加工的速率,提高了該裝置的實用性;
30.2、通過對下模具的加壓,可以使卸料的時候更加容易,避免卸料的時候受氣壓的影響導致卸料困難,嚴重的情況會對成品造成拉扯損壞,提高了加工速率。
附圖說明
31.圖1為本發明的結構示意圖;
32.圖2為本發明的正面的剖視圖;
33.圖3為本發明的圖2中a處放大結構示意圖;
34.圖4為本發明的工作臺俯視剖面結構示意圖;
35.圖5為本發明的下模具的剖視圖;
36.圖6為本發明的圖2中b處放大結構示意圖。
37.圖中:1、外殼;2、電動伸縮桿;3、支撐板;4、上模具;5、下模具;6、切邊機構;7、第一單向軸承;8、雙轉輪;9、轉桿;10、推送桿;11、限位板;12、單向閥;13、第一氣筒;14、氣管;15、第一空腔;16、頂塊;17、通氣槽;18、第三螺紋桿;19、第二單向軸承;20、吹管;21、第三彈簧;22、第二滑槽;23、第二滑塊;24、第二凸塊;25、第二空腔;26、斜通孔;27、承接盒;28、第二氣筒;29、連接桿;30、第一活塞;31、第一凸塊;
38.601、第一凹槽;602、第一螺紋桿;603、橫板;604、第一滑槽;605、第二螺紋桿;606、第二錐齒輪;607、第一彈簧;608、第一滑塊;609、移動塊;610、支撐塊;611、卡塊;612、第二
彈簧;613、連接繩;614、轉盤;615、第一錐齒輪;616、第二凹槽;617、切割刀。
具體實施方式
39.下面將結合本發明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發明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發明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诒景l明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發明保護的范圍。
40.請參閱圖1至圖6,本發明提供一種技術方案:
41.一種合成橡膠件成型模具,如圖1至圖4所示,包括外殼1,所述外殼1的上端內壁兩側的位置均固定連接有電動伸縮桿2,兩個所述電動伸縮桿2的下端共同固定連接有支撐板3,所述支撐板3的下端固定連接有上模具4,所述外殼1的兩側內壁之間下部固定連接有下模具5;
42.所述下模具5的內部設有切邊機構6;
43.所述切邊機構6能夠將擠壓材料產生的邊角料進行切除;
44.工作時,將需要的材料放到下模具5的內部,此時電動伸縮桿2開始工作向下移動帶動支撐板3向下移動,支撐板3帶動上模具4向下移動,與下模具5閉模,將材料壓出成型,通過切邊機構6可以將成品的邊角料進行切除,提搞了加工效率。
45.作為本發明的一種實施方式,如圖1與圖4所示,所述切邊機構6包括第一凹槽601,所述第一凹槽601開設于外殼1的內部右側靠近前后兩端的位置,所述第一凹槽601的內部轉動連接有第一螺紋桿602,所述支撐板3的右側固定連接有橫板603,所述橫板603的內部右側與第一螺紋桿602的桿壁螺旋傳動,所述第一螺紋桿602的桿壁靠近下端的位置固定連接有第一錐齒輪615,所述下模具5的內部前后兩端靠近上端的位置均開設有第一滑槽604,所述第一滑槽604的內部轉動連接有第二螺紋桿605,所述第二螺紋桿605的右側固定連接有第二錐齒輪606,所述第二錐齒輪606的外側與第一錐齒輪615的外側嚙合連接,所述第二螺紋桿605的桿壁螺旋傳動有第一滑塊608,所述第一滑塊608的右側固定連接有第一彈簧607,所述第一彈簧607的左側固定連接有移動塊609,所述移動塊609的內部與第二螺紋桿605的桿壁滑動連接,所述第一滑槽604的下端的開設有第二凹槽616,所述第二凹槽616的內部固定連接有第二彈簧612,所述第二彈簧612的上端固定連接有卡塊611,所述第二螺紋桿605的桿壁位于移動塊609的左側滑動連接有支撐塊610,兩個所述支撐塊610的相對一側之間共同固定連接有切割刀617,所述第一螺紋桿602的桿壁位于第一錐齒輪615的上端固定連接有轉盤614,所述轉盤614的表面固定連接有連接繩613,所述連接繩613的左側與支撐塊610的右側固定連接,所述外殼1的下端內表面靠近右側的位置固定連接有限位板11,所述推送桿10的桿壁與限位板11的內部滑動連接,所述下模具5的內部位于第一滑槽604的左側開設有斜通孔26,所述外殼1的左側下部固定連接承接盒27;
46.工作時,當支撐板3下降的時候帶動橫板603向下移動,橫板603向下移動時候使螺旋傳動的第一螺紋桿602發生轉動,第一螺紋桿602轉動的時候帶動第一錐齒輪615,第一錐齒輪615轉動帶動嚙合連接的第二錐齒輪606轉動,第二錐齒輪606轉動帶動第二螺紋桿605轉動,第二螺紋桿605轉動使螺旋傳動的第一滑塊608向左側移動,并擠壓第一彈簧607,第一彈簧607推動移動塊609向左側移動,此時第一彈簧607進行蓄能,移動塊609推動支撐塊
610,第一彈簧607持續的蓄能,當第一彈簧607被壓縮到一定的位置的時候,此時卡塊611被支撐塊610壓縮進第二凹槽616的內部并擠壓第二彈簧612,當支撐塊610與卡塊611錯位的時候,此時支撐塊610被彈射出去,此時的移動塊609被卡塊611卡住,不會彈出去,支撐塊610帶動切割刀617向左側移動,將邊角料進行切除,切除完后,此時支撐板3帶動橫板603向上移動,此時第一螺紋桿602反向轉,第一螺紋桿602轉動帶動轉盤614轉動,轉盤614轉動的時候連接繩613進行向右側收縮,連接繩613帶動支撐塊610向右側移動,支撐塊610帶動切割刀617向右側復位,第一錐齒輪615反轉使第二螺紋桿605反轉,使第一滑塊608進行復位,等待下次工作,通過斜通孔26將廢料進入承接盒27的內部,在此說明的是,在切割刀617向左移動的最大位移,可以將上端左側的廢料推至斜通孔26的上端;這樣可以在產品壓制后對成品的邊角料進行切割,不需要人工后期對其進行去除,節省了大量的人力,加快了加工的速率,提高了該裝置的實用性。
47.作為本發明的一種實施方式,如圖2所示,所述第一螺紋桿602的下端轉動連接有第一單向軸承7,所述第一單向軸承7的內部轉動連接有轉桿9,所述轉桿9的桿壁中心處固定連接有雙轉輪8,所述雙轉輪8的內部外邊緣轉動連接有推送桿10,所述外殼1的下端內表面固定連接有第一氣筒13,所述第一氣筒13的內部滑動連接有單向閥12,所述單向閥12的右側與推送桿10的左側固定連接,所述第一氣筒13的上端靠近左側的位置固定連接有氣管14,所述氣管14的上端與下模具5的下端固定連接,所述下模具5的內部下端開設有第一空腔15,所述下模具5的內表面均勻滑動連接有頂塊16,所述頂塊16的兩側均開設有通氣槽17,所述外殼1的下端內表面靠近右側的位置固定連接有限位板11,所述推送桿10的桿壁與限位板11的內部滑動連接;
48.工作時,當橫板603在下移的時候,帶動螺旋傳動的第一螺紋桿602轉動,此時第一單向軸承7處于活動狀態,當橫板603上移的時候帶動第一螺紋桿602反轉的時候,此時第一單向軸承7處于鎖死狀態,使轉桿9轉動,轉桿9轉動帶動雙轉輪8轉動,雙轉輪8轉動帶動推送桿10進行左右移動,推送桿10在左右移動的時候帶動單向閥12左右移動,在此說明的是,單向閥12與第一氣筒13的內壁滑動連接且保持密封性,這樣將氣體可以單向的向第一氣筒13的內部加壓,再通過氣管14壓進第一空腔15的內部,此時氣體推動頂塊16向上運動,同時氣體在通過通氣槽17出氣,這樣可以對產品下面的氣壓進行增大;這樣可以使卸料的時候更加容易,避免卸料的時候受氣壓的影響導致卸料困難,嚴重的情況會對成品造成拉扯損壞,提高了加工速率。
49.作為本發明的一種實施方式,如圖2和圖6所示,所述上模具4的內部開設有第二空腔25,所述第二空腔25的上端轉動連接有第三螺紋桿18,所述外殼1的內部上端轉動連接有第二單向軸承19,所述第二單向軸承19的內部與第三螺紋桿18的桿壁螺旋傳動,所述第二空腔25的內部下端固定連接有第一凸塊31,所述第三螺紋桿18的兩側下部均開設有第二滑槽22,所述第二滑槽22的內部滑動連接有第二滑塊23,所述第二滑塊23的上端固定連接有第三彈簧21,所述第二滑塊23遠離第三螺紋桿18的一側固定連接有第二凸塊24;
50.工作時,當支撐板3向下移動帶動第三螺紋桿18向下移動,在此說明的是,第二單向軸承19的內部開設有與第三螺紋桿18相匹配的螺紋;此時第二單向軸承19處于活動的狀態,當支撐板3向上移動的時候,此時第二單向軸承19處于鎖死狀態,此時第三螺紋桿18向上移動的時候不發生轉動,第三螺紋桿18轉動的時候帶動兩個第二滑槽22轉動,兩個第二
滑槽22轉動帶動兩個第二滑塊23轉動,兩個第二滑塊23帶動第二凸塊24轉動,當第二凸塊24與第一凸塊31接觸時第二凸塊24帶動第二滑塊23向上移動,在此說明的是,第一凸塊31與第二凸塊24的表面均為弧形設計,且兩者的中心處不在同一水平位置,并壓縮第三彈簧21,當第一凸塊31與第二凸塊24錯位的時候,第二凸塊24對第二空腔25的底部進行敲打;通過對第二空腔25底部進行敲打,產生震動,避免在上模具4在上移的時候對成品造成損壞,有利于脫模,提高了該裝置的實用性。
51.作為本發明的一種實施方式,如圖2和圖5所示,所述支撐板3的上端靠近兩側的位置均固定連接有第二氣筒28,所述第二氣筒28的內部滑動連接有第一活塞30,所述第一活塞30的上端固定連接有連接桿29,所述連接桿29的上端與外殼1的上端內表面固定連接,兩個所述第二氣筒28的相對一側靠近上端的位置均固定連接有吹管20;
52.工作時,當支撐板3在下降的時候帶動第二氣筒28下降,因為連接桿29與外殼1的上端內表面固定連接,所以帶動第一活塞30保持位置不動,在第二氣筒28在下降的時候,第一活塞30上端的氣壓增大,通過吹管20將氣體排出,這樣可以將下模具5表面的雜質進行吹除,這樣可以盡可能的保持下模具5的上表面的干凈,進一步提高了該裝置的實用性。
53.工作原理:
54.工作時,將需要的材料放到下模具5的內部,此時電動伸縮桿2開始工作向下移動帶動支撐板3向下移動,支撐板3帶動上模具4向下移動,與下模具5閉模,將材料壓出成型,通過切邊機構6可以將成品的邊角料進行切除,提搞了加工效率,當支撐板3下降的時候帶動橫板603向下移動,橫板603向下移動時候使螺旋傳動的第一螺紋桿602發生轉動,第一螺紋桿602轉動的時候帶動第一錐齒輪615,第一錐齒輪615轉動帶動嚙合連接的第二錐齒輪606轉動,第二錐齒輪606轉動帶動第二螺紋桿605轉動,第二螺紋桿605轉動使螺旋傳動的第一滑塊608向左側移動,并擠壓第一彈簧607,第一彈簧607推動移動塊609向左側移動,此時第一彈簧607進行蓄能,移動塊609推動支撐塊610,第一彈簧607持續的蓄能,當第一彈簧607被壓縮到一定的位置的時候,此時卡塊611被支撐塊610壓縮進第二凹槽616的內部并擠壓第二彈簧612,當支撐塊610與卡塊611錯位的時候,此時支撐塊610被彈射出去,此時的移動塊609被卡塊611卡住,不會彈出去,支撐塊610帶動切割刀617向左側移動,將邊角料進行切除,切除完后,此時支撐板3帶動橫板603向上移動,此時第一螺紋桿602反向轉,第一螺紋桿602轉動帶動轉盤614轉動,轉盤614轉動的時候連接繩613進行向右側收縮,連接繩613帶動支撐塊610向右側移動,支撐塊610帶動切割刀617向右側復位,第一錐齒輪615反轉使第二螺紋桿605反轉,使第一滑塊608進行復位,等待下次工作,通過斜通孔26將廢料進入承接盒27的內部,在此說明的是,在切割刀617向左移動的最大位移,可以將廢料推至斜通孔26的上端;這樣可以在產品壓制后對成品的邊角料進行切割,不需要人工后期對其進行去除,節省了大量的人力,加快了加工的速率,提高了該裝置的實用性,當橫板603在下移的時候,帶動螺旋傳動的第一螺紋桿602轉動,此時第一單向軸承7處于活動狀態,當橫板603上移的時候帶動第一螺紋桿602反轉的時候,此時第一單向軸承7處于鎖死狀態,使轉桿9轉動,轉桿9轉動帶動雙轉輪8轉動,雙轉輪8轉動帶動推送桿10進行左右移動,推送桿10在左右移動的時候帶動單向閥12左右移動,在此說明的是,單向閥12與第一氣筒13的內壁滑動連接且保持密封性,這樣將氣體可以單向的向第一氣筒13的內部加壓,再通過氣管14壓進第一空腔15的內部,此時氣體推動頂塊16向上運動,同時氣體在通過通氣槽17出氣,這樣可以對產
品下面的氣壓進行增大;這樣可以使卸料的時候更加容易,避免卸料的時候受氣壓的影響導致卸料困難,嚴重的情況會對成品造成拉扯損壞,提高了加工速率,當支撐板3向下移動帶動第三螺紋桿18向下移動,在此說明的是,第二單向軸承19的內部開設有與第三螺紋桿18相匹配的螺紋;此時第二單向軸承19處于活動的狀態,當支撐板3向上移動的時候,此時第二單向軸承19處于鎖死狀態,此時第三螺紋桿18向上移動的時候不發生轉動,第三螺紋桿18轉動的時候帶動兩個第二滑槽22轉動,兩個第二滑槽22轉動帶動兩個第二滑塊23轉動,兩個第二滑塊23帶動第二凸塊24轉動,當第二凸塊24與第一凸塊31接觸時第二凸塊24帶動第二滑塊23向上移動,在此說明的是,第一凸塊31與第二凸塊24的表面均為弧形設計,且兩者的中心處不在同一水平位置,并壓縮第三彈簧21,當第一凸塊31與第二凸塊24錯位的時候,第二凸塊24對第二空腔25的底部進行敲打;通過對第二空腔25底部進行敲打,產生震動,避免在上模具4在上移的時候對成品造成損壞,有利于脫模,提高了該裝置的實用性,當支撐板3在下降的時候帶動第二氣筒28下降,因為連接桿29與外殼1的上端內表面固定連接,所以帶動第一活塞30保持位置不動,在第二氣筒28在下降的時候,第一活塞30上端的氣壓增大,通過吹管20將氣體排出,這樣可以將下模具5表面的雜質進行吹除,這樣可以盡可能的保持下模具5的上表面的干凈,進一步提高了該裝置的實用性。
55.盡管已經示出和描述了本發明的實施例,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脫離本發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況下可以對這些實施例進行多種變化、修改、替換和變型,本發明的范圍由所附權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