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發明涉及一種用于減少串行總線系統所用的發送/接收裝置的發射的發射減少設備和方法。所述發送/接收裝置特別是可以用在can和/或can fd總線系統中。
背景技術:
2.在一些技術應用中,為了傳輸消息或數據而使用can總線系統。這種技術應用的示例是車輛或技術生產設施等中的傳感器與控制設備之間的通信。
3.在can總線系統中,借助于can協議和/或can fd協議傳輸消息,如iso-11898-1:2015標準中作為使用can fd的can協議規范所描述的。在can fd總線系統中,大于每秒1mbit(兆比特)(1mbps)的數據傳輸率是可能的,例如2mbit/s、5mbit/s或大于1mbit/s等的任何其他數據傳輸率。此外,已知can-hs總線系統(hs=高速=high speed),其中數據傳輸率可以高達每秒500kbit(千比特)(500kbps)。
4.can總線系統是這樣一種通信系統,其中對于發送信號txd將用于總線信號can_h的信號以及理想地同時將用于總線信號can_l的信號分開地驅動到總線上。在這種情況下,在總線信號can_h、can_l中主動驅動一個總線狀態。另一個總線狀態未被驅動并且由于總線線路或總線的總線芯線的終端電阻而產生。由于不同的驅動狀態,在真實的總線系統中總線信號can_h、can_l的信號形式可能會偏離理想的信號形式。其原因特別是在于總線系統設計,如分支線路、總線信號can_h、can_l的切換級的切換延遲等。兩個總線信號can_h、can_l的這種不匹配可能會在評估從總線接收到的總線信號時導致錯誤。
5.為了發送和接收總線信號,通常在can總線系統中為各個通信參與者使用發送/接收裝置,所述發送/接收裝置也稱為can收發器或can fd收發器等。can收發器或can fd收發器不允許有線輻射或發射超過在車輛中運行的極限值。除了伴隨開發的車輛測量、控制設備測量和組件測量外,還通過基于iec62228標準的認證測量來評估輻射,所述認證測量是用于在can總線系統中進行高質量數據傳輸的技術設施的制造商所要求的。在此,根據150歐姆方法測量根據iec61967-4標準的can/can-fd收發器或收發器模塊(例如在asic(asic=專用集成電路))中的有線emc輻射(emc=電磁兼容性),并使用測量接收器確定頻譜。發送/接收裝置(收發器)在此被配置為使得所確定的頻譜的包絡不超過特定的極限值。
6.問題在于,輻射或發射的水平根據例如進行發送的收發器的特性和/或進行接收的收發器的特性和/或共模扼流圈的特性的變化而變化,所述共模扼流圈在所述測量時使用并且也稱為common-mode-choke(cmc)。由此,所描述的發送/接收裝置(收發器)的配置非常耗時并且因此成本高昂。
技術實現要素:
7.因此,本發明的任務在于提供解決上述問題的一種用于減少總線系統所用的發送/接收裝置的發射的發射減少設備和一種用于減少發送/接收裝置的發射的方法。
8.該任務通過具有權利要求1的特征的一種用于減少串行總線系統所用的發送/接收裝置的發射的發射減少設備來解決。該發射減少設備具有用于評估在所述總線系統的兩個總線線路上差分傳輸的信號的評估塊,其中所述評估塊被設計用于形成差分傳輸的信號的總和電壓,以及均衡塊,用于均衡由所述評估塊形成的總和電壓,使得用于顯性總線狀態的總和電壓與用于隱性總線狀態的總和電壓之間的差具有預定的最小值,其中隱性總線狀態能夠被顯性總線狀態覆蓋,其中所述均衡塊被設計用于為了所述均衡,通過在發送/接收裝置的塊中的設置一直改變所述發送/接收裝置的至少一個特性,直到用于顯性總線狀態的總和電壓和用于隱性總線狀態的總和電壓之間的差具有所述預定的最小值為止。
9.使用所描述的發射減少設備,可以顯著減少并由此改善發送/接收裝置的發射,而無需重新開發所述發送/接收裝置(收發器)。由此可以顯著減少或顯著改善發送/接收裝置的發射,而無需為發送/接收裝置的組件提出額外的硅面積需求。因此,該發射減少設備使得能夠成本非常有利地制造具有比以前顯著更低的發射的發送/接收裝置。
10.所描述的發射減少設備的附加優點是,獨立于各個發送/接收裝置的不同特性,可以實現比迄今為止更低的發送/接收裝置的發射值。因此,所述發射減少設備可以補償發送/接收裝置組件的制造波動。
11.此外,所述發射減少設備提供了以下優點:可以省略迄今為止的發射減少措施。因此,在新開發發送/接收裝置時,半導體面積需求會降低。此外,當使用通過所述發射減少設備的均衡時,允許發送/接收裝置的電路或組件不太準確。在發送/接收裝置的新開發情況下,這又能夠減少半導體面積需求。
12.還有利的是,通過形成總和電壓之間的差,由所述發射減少設備執行的均衡方法在概念上消除了測量技術的要考慮的直流電壓分量(dc偏移)。
13.在從屬權利要求中描述了發射減少設備的有利的其他設計。
14.所述均衡塊可以被設計成為了所述均衡作為所述發送/接收裝置的特性在從差分傳輸的信號的顯性狀態到隱性狀態的切換邊沿時改變所述差分傳輸的信號之間的切換延遲。
15.替代地或附加地,所述均衡塊可以被設計成為了所述均衡作為所述發送/接收裝置的特性在從差分傳輸的信號的隱性狀態到顯性狀態的切換邊沿時改變所述差分傳輸的信號之間的切換延遲。
16.替代地或附加地,所述均衡塊可以被設計成為了所述均衡作為所述發送/接收裝置的特性改變所述發送/接收裝置從差分傳輸的信號的顯性狀態到隱性狀態的切換邊沿的陡度。
17.替代地或附加地,所述均衡塊可以被設計成為了所述均衡作為所述發送/接收裝置的特性改變從差分傳輸的信號的隱性狀態到顯性狀態的切換邊沿的陡度。
18.替代地或附加地,所述均衡塊可以被設計成為了所述均衡作為所述發送/接收裝置的特性改變所述差分傳輸的信號的顯性狀態所用的信號的發送電流。
19.可選地,在所述總線系統中可以至少暫時地保證用戶站對所述總線系統的總線的排他的、無沖突的訪問。
20.上述發射減少設備可以是用于總線系統的輸出耦合網絡的一部分,其中所述輸出耦合網絡還具有測量電阻和測量接收器,所述測量接收器被設計用于顯示頻譜范圍內的有
線發射,其中所述測量電阻的一個端部與所述總線系統的兩個總線線路和所述測量接收器連接。
21.可以想到,所述測量電阻的電阻值在包含50歐姆(用于emc測量的終端)到無窮大的范圍內。
22.上述任務還通過具有權利要求10的特征的一種用于減少串行總線系統所用的發送/接收裝置的發射的方法來解決。該方法利用用于總線系統的發射減少設備和發送/接收裝置來執行,其中該方法具有以下步驟:利用評估塊評估在所述總線系統的兩個總線線路上差分傳輸的信號,其中所述評估塊形成差分傳輸的信號的總和電壓,以及使用均衡塊均衡由所述評估塊形成的總和電壓,使得用于顯性總線狀態的總和電壓與用于隱性總線狀態的總和電壓之間的差具有預定的最小值,其中所述隱性總線狀態可被顯性總線狀態覆蓋,其中所述均衡塊為了所述均衡,通過在所述發送/接收裝置的塊中的設置一直改變所述發送/接收裝置的至少一個特性,直到用于顯性總線狀態的總和電壓和用于隱性總線狀態的總和電壓之間的差具有所述預定的最小值為止。
23.該方法提供了與上述關于發射減少設備和/或發送/接收裝置相同的優點。
24.本發明的其他可能的實施方式還包括上文或下文關于實施例描述的特征或實施方式的未明確提及的組合。在此,本領域技術人員還將添加各個方面作為對本發明的相應基本形式的改進或補充。
附圖說明
25.下面參考附圖并基于實施例更詳細地描述本發明。
26.圖1示出了根據第一實施例的總線系統的簡化框圖;圖2示出了用于測量總線系統中的發送/接收裝置的有線發射的輸出耦合網絡的電路圖,其中設置了根據第一實施例的發射減少設備;圖3示出了在圖1的總線系統中從隱性總線狀態變為顯性總線狀態并返回隱性總線狀態時總線信號can_h、can_l的理想時間變化過程;圖4示出了發射信號的理想時間變化過程,該發射信號由圖3的信號的時間變化過程產生;圖5至圖10針對圖1的總線系統示出了當從隱性總線狀態變為顯性總線狀態并返回隱性總線狀態時總線信號can_h、can_l以及由此形成的發射信號的三個不同時間變化過程,其中在圖5、圖7和圖9中分別存在不同的失配,使得總線信號can_h、can_l和各自相關聯的發射信號的時間變化過程偏離圖3和圖4的理想變化過程;圖11示出了在從隱性總線狀態變為顯性總線狀態并返回隱性總線狀態時總線信號can_h、can_l的時間變化過程,其中在狀態變化過程中can_h級和can_l級的切換延遲是變化的;圖12示出了總和電壓v_sum=can_h+can_l的時間變化過程,該時間變化過程是由于圖11的信號的變化而產生的;圖13示出了在32種不同設置下圖2的輸出耦合網絡上的總和電壓v_sum的信號在從can_l到can_h的切換延遲變化的情況下的時間變化過程;圖14示出了使用發射減少設備減少的來自發送/接收裝置的發射頻譜的示例;
圖15示出了在不使用發射減少設備的情況下來自圖14的發送/接收裝置的發射頻譜的示例;以及圖16示出了用于測量總線系統中的發送/接收裝置的有線發射的輸出耦合網絡的電路圖,其中設置了根據第二實施例的發射減少設備。
27.在附圖中,相同或具有相同功能的元件配備有相同的附圖標記,除非另有說明。
具體實施方式
28.圖1示出了總線系統1,該總線系統1例如可以至少部分地是can總線系統、can-fd總線系統等??偩€系統1可以用在車輛(特別是機動車輛)、飛機等中,或者用在醫院等中。
29.在圖1中,總線系統1具有大量用戶站10、20、30,每個用戶站連接到具有第一總線線路41和第二總線線路42的總線40??偩€線路41、42也可以稱為can_h和can_l,并且用于在發送狀態下耦合輸入顯性電平。信號形式的消息45、46、47可以經由總線40在各個用戶站10、20、30之間傳輸。用戶站10、20、30例如可以是機動車輛的控制設備或顯示設備。
30.如圖1所示,用戶站10、30分別具有通信控制裝置11和發送/接收裝置12。發送/接收裝置12分別包括發射減少塊15。相反,用戶站20具有通信控制裝置21和發送/接收裝置22。發送/接收裝置22同樣包括發射減少塊15。用戶站10、30的發送/接收裝置12和用戶站20的發送/接收裝置22分別直接連接到總線40,即使這在圖1中未示出。
31.通信控制裝置11用于控制相應用戶站10、20、30經由總線40與連接到總線40的用戶站10、20、30中的其他用戶站的通信。發送/接收裝置12用于發送和接收信號形式的消息45、47并且在此過程中使用發射減少塊15,如稍后更詳細描述的。通信控制裝置11特別是可以設計成類似于傳統的can-fd控制器和/或can控制器。發送/接收裝置12特別是可以設計成類似于傳統的can收發器和/或can-fd收發器。
32.發送/接收裝置22用于發送和接收信號形式的消息46并且在此過程中使用發射減少塊15,這將在后面更詳細地描述。否則,發送/接收裝置22可以設計成類似于傳統的can收發器。
33.圖2示出了具有輸出耦合網絡50和總線40上的測量接收器60的測量裝置的基本結構,兩個用戶站10、20連接到總線40。此外,還設置了發射減少設備70,其具有評估模塊71和均衡模塊72。
34.除了發射減少塊15之外,用戶站10的發送/接收裝置12還具有用于can_h總線信號的can_h發送級121、用于can_l總線信號的can_l發送級122和接收塊123。準確的布線由傳統的發送/接收裝置已知,因此在圖2中沒有更準確地示出。發送/接收裝置12還連接到通信控制裝置11,以便一方面利用發送級121、122將來自通信控制裝置11的發送信號txd串行發送到總線線路41、42上。為此,發送/接收裝置12通過連接端43連接到電壓源并且通過連接端44連接到地。另一方面,接收塊123根據從總線線路41、42接收的串行信號產生數字接收信號rxd,并將其發送到通信控制裝置11。
35.用戶站20的發送/接收裝置22除了具有發射減少塊15之外還具有用于can_h總線信號的can_h發送級221、用于can_l總線信號的can_l發送級222和接收塊223。準確的布線由傳統的發送/接收裝置已知,因此在圖2中沒有更準確地示出。發送/接收裝置22還連接到通信控制裝置21,以便一方面利用發送級221、222將來自通信控制裝置21的發送信號txd發
送到總線線路41、42上。為此,發送/接收裝置22通過連接端43連接到電壓源并且通過連接端44連接到地。另一方面,接收塊223根據從總線線路41、42接收的信號產生數字接收信號rxd,并將其發送到通信控制裝置21。
36.每個用戶站10、20經由共模扼流圈48和終端電阻49連接到總線線路41、42。共模扼流圈48具有例如100μh的電感。這種電感值對于車輛應用很常見。
37.終端電阻49用于使第一和第二總線線路41、42終止。終端電阻49具有例如120歐姆的電阻值。
38.在圖2的示例中,用戶站10作為發送用戶站,而用戶站20僅作為接收用戶站。此外,作為發送用戶站的用戶站10也總是用其接收塊123監聽總線40上的通信。
39.輸出耦合網絡50具有第一和第二電阻51、52、第一和第二電容器53、54和測量電阻55。第一電阻51與總線線路41連接并在其另一端與第一電容器53串聯連接。第二電阻52與總線線路42連接并且在其另一端與第二電容器54串聯連接。兩個電容器53、54都通過其自由端與測量電阻55連接。測量接收器60連接到電容器53、54與測量電阻55之間的連接。
40.發射減少設備70被設置用于配置發送/接收裝置12、22的發射減少塊15。發射減少設備70具有評估塊71和均衡塊72。
41.評估塊71評估總線線路41、42上的差分總線信號can_h和can_l。均衡塊72根據預定的均衡規則處理評估塊的評估結果,以最小化發送用戶站10的特性對有線發射的影響。在此,分別改變發送/接收裝置12、22的發射減少塊15的配置,以找到發送用戶站10的以下設置,在所述設置的情況下測量接收器60測量到優化的、特別是最低的有線發射。
42.當改變發送用戶站10的特性時,考慮根據圖3至圖10的發送用戶站10的運行狀態。
43.如圖3所示,在總線系統1中,發送/接收裝置12、22中的每一個在時間t期間發送總線信號can_h、can_l,理想情況下在差分總線信號can_h、can_l之間沒有偏移。為此,總線信號can_h、can_l從顯性狀態401到隱性狀態402并返回到顯性狀態401的轉變或變化在圖3中示出。
44.顯性狀態401和隱性狀態402使得可以使用已知的csma/cr方法,該方法允許用戶站10、20、30同時訪問總線40而不破壞更高優先級的消息45、46。由此,可以相對簡單地將另外的總線用戶站10、20、30添加到總線系統1,這是非常有利的。
45.csma/cr方法需要總線40上的隱性狀態402,所述隱性狀態可以由其他用戶站10、20、30用總線40上的顯性狀態401覆蓋。在隱性狀態中,在各個用戶站10、20、30上高歐姆關系占主導,這與總線電路的寄生相組合而導致更長的時間常數。這導致當今can-fd物理層的最大比特率在真實車輛使用中被限制為目前大約每秒2兆比特。
46.當作為發送方的用戶站10贏得仲裁并且作為發送方的用戶站10因此為了發送而對總線系統1的總線40具有排他訪問權時,消息45的發送方才開始將數據階段452的比特發送到總線40上。
47.在圖3的理想情況下,進行發送的發送/接收裝置12、22在時間t期間不引起發射。因此,如圖4所示,在時間t期間產生的發射信號s_e為零。
48.相反,圖5示出了與圖2的理想時間變化過程不同can_h發送級121的發送電流i_s1與can_l發送級122的發送電流i_s2之間存在偏移的情況。因此,can_h級121的發送電流i_s1的絕對值和can_l級122的發送電流i_s2的絕對值是不同的。其結果是產生了發射,如圖6
中用發射信號s_e1理想化所示,該發射信號由圖5的總線信號can_h、can_l的時間變化過程產生。
49.附加地或替代地,可能出現偏移,如圖7所示。在圖7的情況下,與圖2的理想時間變化過程不同,在從顯性總線狀態401到隱性總線狀態402的狀態變化時can_h發送級121的切換時間點和can_l發送級122的切換時間點是不同的。此外,在從隱性總線狀態402到顯性總線狀態401的狀態變化時,can_h發送級121的切換時間點和can_l發送級122的切換時間點是不同的。其結果是產生了發射,如圖8中用發射信號s_e2所示,該發射信號由圖7的總線信號can_h、can_l的時間變化過程產生。
50.附加地或替代地,可能出現偏移,如圖9所示。在圖9的情況下,與圖2的理想時間變化過程不同,在從顯性總線狀態401到隱性總線狀態402的狀態變化時can_h發送級121的邊沿陡度和can_l發送級122的邊沿陡度是不同的。此外,在從隱性總線狀態402到顯性總線狀態401的狀態變化時can_h發送級121的邊沿陡度和can_l發送級122的邊沿陡度是不同的。其結果是產生了發射,如圖10中用發射信號s_e3所示,該發射信號由圖9的總線信號can_h、can_l的時間變化過程產生。
51.為了優化發送用戶站10的有線發射,圖2的評估塊71從總線40接收信號can_h、can_l,如圖11中作為根據圖7的切換延遲的變化的特殊示例所示。在圖11的示例中,如果can_l的切換延遲與can_h相比變化,則兩個總線信號can_h、can_l在從顯性401到隱性402的轉變期間表現不一致。在此,應在總線信號can_h、can_l之一反映在水平面上的情況下來理解術語“一致”。切換延遲是具有發射減少塊15的發送/接收裝置22的配置選項。
52.評估塊71評估信號can_h、can_l,其方式是所述評估塊形成總和電壓v_sum,即根據等式(1)v_sum=can_h+can_l
????
...(1)圖12示出了圖11的信號can_h、can_l的所得總和電壓v_sum。根據發送用戶站10的特性的變化,所述特性在此即根據圖7的切換延遲,產生了不同的總和電壓v_sum,如圖12所示。
53.均衡塊72根據以下均衡規則對評估塊71的評估結果,即等式(1)的結果進行均衡,即|v_sum_401-v_sum_402|-》最小
????
...(2)在此,v_sum_401是顯性狀態401中的總線電壓之和,而v_sum_402是隱性狀態402中的總線電壓之和。根據等式(2),總和v_sum_401,v_sum_402之差的絕對值因此應該是最小的。根據圖7的較大切換錯誤表明總和信號v_sum在v_sum_401的值與v_sum_402的值之間,即顯性與隱性之間存在大的偏差。
54.測量電阻55可以具有位于從包含50歐姆到無窮大的范圍中的電阻值。50歐姆的電阻值對應于在僅使用輸出耦合網絡50的emc測量時的終止。當測量電阻55斷開時存在無窮大的電阻值。
55.可選地,可以附加地盡可能大地選擇測量電阻55的電阻值,例如在1.5k歐姆到1m歐姆的范圍內。在這種情況下,測量電阻55的電阻值越大,v_sum的信號幅度越大。v_sum的信號幅度越大,設備70,更確切地說均衡塊72,越能可靠地找到最佳均衡值。如果測量接收器60沒有足夠高的帶寬來檢測持續約50ns的切換過程以及關于信號can_h、can_l之間的不
相等(切換錯誤)來評估該切換過程,則這是特別有用的。
56.均衡塊72因此分別改變發送/接收裝置12、22的發射減少塊15的配置,以找出發送用戶站10的設置,在所述設置的情況下測量接收器60測量到優化的、特別是最低的有線發射。具體示例的均衡結果在圖13中示出。在圖13的示例中示出了在32種不同設置下從can_l到can_h的切換延遲的變化。然而,一般并非所有示出的32種設置都將被測量,而是可以在達到預定極限值后結束均衡塊72的均衡。所述極限值可以存儲在均衡塊72中或存儲在設備70中的單獨的存儲塊中。例如,所述極限值存儲在系列測試儀的檢查程序中。
57.一般而言,如果v_sum_401-v_sum_402的差最小,則均衡塊72結束均衡并且確定發射減少塊15的期望配置。因此,具有由設備70設置的發射減少塊15的配置的發送/接收裝置12可以在總線系統1中使用。
58.圖14以750khz至20mhz的頻率范圍的頻率f的頻譜示出了利用發射減少設備70的發射減少結果。因此,在從750khz到20mhz的臨界范圍內的所有頻率下的發射都低于根據iec62228標準定義的極限值g。此外,與未使用發射減少設備70的圖15的測量結果相比,發射顯著減少。在圖14和圖15的示例中,可以劇烈減少在三個組件或三個不同的發射/接收裝置12上的在從750khz到20mhz的臨界范圍內的發射結果,即減少8、11和15dbpv。這對應于因子2到大于4的因子。因此實現了發送/接收裝置12的信號發送特性的明顯改進。
59.此外,利用設備70,時域值到頻譜域的轉換不是每個組件或發送/接收裝置12、22必需的。這是非常有利的,因為用于根據圖14和圖15的評估的這種轉換需要記錄長的信號序列,這導致長的測試時間并且因此增加了減少發射的成本。為了根據iec62228標準進行認證,時域值到頻譜域的發射測量或轉換不是在每個組件或發送/接收裝置設備12、22上執行,而是僅對少數組件或發送/接收裝置設備12、22執行,即在少量組件上示例性地執行。相反,上述利用設備70的發射減少,即所謂的“用vsum方法按順序均衡”,是在每個生產的組件或發送/接收裝置12、22上執行的。
60.如上所述,用設備70執行的方法既限制了發射的散射又限制了發射的絕對值,并導致發射結果的強烈改進。
61.根據先前實施例的修改,均衡塊72被設計為執行對至少一個配置變量的均衡,以補償參考圖3至圖10描述的信號偏差。特別地,均衡塊72被設計為對至少一個下述均衡變量進行均衡,即特別是對-在從顯性狀態401到隱性狀態402的切換邊沿時can_h和can_l之間的切換延遲進行均衡,以補償根據圖7的偏移,和/或-在從隱性狀態402到顯性狀態401的切換邊沿時can_h和can_l之間的切換延遲進行均衡,和/或-從顯性狀態401到隱性狀態402的切換過程的陡度(速率)或切換邊沿的陡度進行均衡,以補償根據圖7的偏移,和/或-從隱性狀態402到顯性狀態401的切換過程的陡度(斜率)或切換邊沿的陡度進行均衡,以補償根據圖9的偏移,和/或-用于顯性狀態401的信號can_h、can_l的發送電流i_s1、i_s2進行均衡,以補償根據圖5的偏移。
62.在上述實施例及其所有修改中,使用設備70可以在總線線路41、42上使得由進行
發送的發送/接收裝置12、特別是can收發器在借助于大信號幅度和大時間常數進行發送時引起的不準確性可見。由此,可以按順序測量導致不期望發射的發送時的不準確性,例如在圖13中示出。
63.根據另一修改,設備70直接連接到總線線路41、42,即不連接到輸出耦合網絡50的連接線路。
64.圖16示出了根據第二實施例的發射減少設備700。發射減少設備700的結構和功能與根據第一實施例的發射減少設備70相同。
65.然而,與第一實施例不同,根據本實施例的發射減少設備700布置在輸出耦合網絡50中。更準確地說,發射減少設備700一方面連接到由電阻51和電容器53構成的第一串聯電路的電容器53。另一方面,發射減少設備700連接到由電阻52和電容器54構成的第二串聯電路的電容器54。
66.根據第二實施例的發射減少設備700實現了與關于根據第一實施例的發射減少設備70提到的相同的優點。然而,圖6中的設備700的布置類似于根據iec62228標準的認證測量結構。因此,在根據iec62228標準的認證中,設備700在與測量接收器60相同的位置處進行測量。因此,設備700也“看到”與測量接收器60相同的東西,即具有高動態的非常小的信號幅度,如圖4、圖6、圖8、圖10所示。為了改進分辨率,附加地必須提供特殊的評估設備。因此,設備700在裝置12、22的批量生產中在帶寬方面明顯遜于設備70。
67.發射減少設備70、700、發射減少塊15、發送/接收裝置12、13、用戶站10、20、30、總線系統1的所有先前描述的設計以及在其中根據第一和第二實施例執行的方法及其修改可以單獨使用或以所有可能的組合使用。附加地,特別是可以想到以下修改。
68.使用基于can協議的總線系統描述了根據第一和第二實施例的前述總線系統1。然而,根據第一實施例和/或第二實施例的總線系統1也可以是其他類型的通信網絡。有利的但非必要的前提,在總線系統1中至少在特定的時間段內保證用戶站10、20、30對總線40的排他的、無沖突的訪問。
69.因根據第一實施例和/或第二實施例及其修改的總線系統1特別是can總線系統或can-hs總線系統或can-fd-sic總線系統或can xl總線系統。所述總線系統或can fd總線系統或can-fd-sic總線系統或can xl總線系統。然而,總線系統1也可以是其他串行通信網絡。
70.因此,上述實施例的功能例如可以用于可以在can總線系統或can-hs總線系統或can-fd-sic總線系統或can xl總線系統中運行的發送/接收裝置12、22。
71.此外,上述實施例的功能也可用于諸如lvds、flexray等其他差分接口。
72.可能的是,至少暫時不將顯性和隱性總線狀態用于兩種總線狀態,而是替代地使用都被驅動的第一總線狀態和第二總線狀態。這種總線系統的示例是can xl總線系統。
73.根據第一和第二實施例及其修改的總線系統1中的用戶站10、20、30的數量和布置是任意的。特別地,在第一或第二實施例的總線系統1中也可以僅存在用戶站10或用戶站20或用戶站30。與此無關地,還可以僅存在根據先前描述的各種設計變型的診斷單元15或僅診斷單元16。